热点聚焦:甘肃:数字赋能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潜能
新华财经兰州6月30日电 生态多样、文化多元、拥有除海洋之外的所有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富集度位居全国第五,作为旅游资源大省,近年来甘肃不断通过数字技术拓展文旅的表现力,将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前端科技运用在全省文旅行业中,一站式解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提升旅游的服务力,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潜能。
“数实融合”丰富文旅表现力
(资料图)
近日在甘肃省博物馆沉浸式数字体验馆,来自新疆的游客马显带着孩子正完成一次“穿越”,用虚拟技术实现与古人的对话,感受甘肃厚重的历史。“可以身临其境穿越到古代,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孩子很喜欢。”马显说。
“我们博物馆有很好的资源,用这种方式能把我们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观众对历史文化有更为直观的了解。”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班睿说,今年“五一”开始,甘肃省博物馆与上海一家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了沉浸式数字体验馆。运营以来,平均每天的游客接待量在300人左右,高峰期能达到700人。到现在已经收入70多万元,预计一年时间便可收回投资成本。
距离兰州1000余公里之外的敦煌,在参观莫高窟前,所有预约游客都会先到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这里的核心展示内容为“数字敦煌”与“虚拟洞窟”,主要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多媒体展示手段,向观众呈现敦煌莫高窟绚丽多彩的石窟艺术经典与气势恢宏的历史文化背景,使观众在进入洞窟之前就能与敦煌莫高窟进行全方位、近距离的“亲密接触”,进而适量减少现有开放洞窟的数量,缓解敦煌莫高窟旅游开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云游敦煌”小程序还上线了“数字藏经洞”。用户可一键“穿越”至晚唐、北宋、清末等时期,体验洞窟开凿、封藏万卷、重现于世等过程。数字扫照、三维建模等技术,生动还原藏经洞的景象,包括上午10点阳光照进洞窟的氛围。
班睿表示,数字化可以对文物做多样化的解读、现代化的呈现,而且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实现了文物资源的市场化运作。甘肃博物馆还对完成了三维数字采集的文物进行二次加工,推出数字藏品,目前已发售4次,实现销售收入100余万元。
智能平台提升旅游服务力
6月20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推出“畅游甘南品藏餐”商旅融合促消费活动,接下来的三个月,甘南将向国内游客发放价值600万元的电子消费券。本次活动还把甘南重点推荐的旅游线路、景点、菜肴等信息纳入“一部手机游甘肃”,让旅游更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
“一部手机游甘肃”是甘肃为了更好地借助互联网科技,一站式解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而建设的旅游智慧化平台。游客通过该平台能够在线订门票、订酒店、购特产,可以智能咨询、投诉举报,还可以约车、约导游,找车位、找厕所。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信息处处长秦炳峰表示,“一部手机游甘肃”实现了全省4A级和5A级旅游景区智能导游导览、线路查询、语音讲解、VR全景、分时预约、旅游投诉等功能,使全省文旅行业进入信息化、智慧化时代,有力提升甘肃文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水平。
2020年,“一部手机游甘肃”景区(场馆)分时预约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考虑到老年人预约便利、平台覆盖范围、票务系统对接等因素,2021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平台及时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字号变大、语音输入、语音提示等服务,有效解决了界面交互复杂、操作不友好、字体看不清等问题,为老年游客及有使用障碍的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目前,“一部手机游甘肃”综合服务平台已接入甘肃省113家4A级及以上景区导游导览信息,实现814家农家乐、573条旅行线路、9695名注册导游等信息在线展示,以及6843家酒店及家庭旅馆预订,累计服务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
大数据让文旅享“智慧大脑”
在甘肃省文旅大数据监测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动态显示着甘肃主要景点的实时游客数量,并可以看到实时监测画面。这一切都离不开甘肃省文旅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该平台先后接入电信、移动、联通、公安、公路、铁路、民航、气象、景区等13类数据,使旅游统计方式转变为基于模型的大数据分析。
秦炳峰表示,文旅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多级联动、数据实时传输,提高了旅游监测数据丰富性,解决了重点景区“看不见、呼不应、连不上、管不住”的管理难题,提升了国家和省市县四级联动应急指挥能力。
目前,甘肃文旅大数据中心日均处理数据7亿条,建成客流分析、客源地分析、游客喜好分析等数据分析模型60个。通过这些数据模型,能够准确掌握国内入甘游客人次和驻留时间,以及游客性别、年龄、喜好、住宿、交通等分布情况,更好地服务游客。
此外,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还与100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网络平台持续合作,开展多媒体融合宣传推介,不仅逐步建成包括百家号、头条号、微博号、抖音号、快手号、视频号等17个平台账号的新媒体宣传矩阵,也逐步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为补充、线上宣传与线下推广紧密结合的宣传机制。
记者张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