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正文

教育链对接创新链的山西实验

来源:山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07 07:20:17

山西农业大学食醋产业学院院长许女教授(中)在企业醋酸发酵车间指导生产。本报通讯员摄


(资料图)

太原理工大学智慧矿业学院基于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的智慧矿业培训现场。本报通讯员摄

编者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唯创新者胜,唯创新者强。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谁勇于创新,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省转型发展也正值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如何发挥创新引擎的强大带动力,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创新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产业创新,同时也涵盖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了进一步宣传好我省在转型发展实践中具有典型性、探索性、启迪性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本报即日起开设创新新闻版,以新闻调查、人物访谈、记者点评等多种新闻表现形式,对我省创新发展中涌现出的热点事件、新闻现象、经典案例、创新人物等进行报道,从新闻视角为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舆论引导,营造先行先试、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新观察

2012年8月,我省首批高校产业学院建设正式启动,截至目前,省教育厅共认定了两批次共计15个高校产业学院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我省高等教育“百亿工程”的内容之一,这些高校产业学院专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全面衔接,在精准服务创新驱动与产业需求上已是景象万千。

大学校园里的仿真培训

太原理工大学虎峪校区的创新创业基地,一组学生正在利用机器人编程技术进行煤矸智能分拣,他们灵活操作机械臂,将煤炭和矸石准确分拣到相应位置;另一组学生则正在进行2D、3D视觉编程实验,运用先进的视觉技术,对物料进行可视化检测和识别……

机器人编程,2D、3D视觉编程,Python编程……这些培训课程可不是软件或大数据等相关专业的,而是太原理工大学智慧矿业培训班的学生们正在学习的内容。

太原理工大学智慧矿业学院一直以来致力于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智慧矿业人才队伍建设,去年入选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近日,该学院举办的第一期智慧矿业培训班正式开班。“这个培训项目是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的生动体现,也是学院培养服务地方转型发展人才的重要一步。”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培训班聚焦产业前沿,围绕“智慧矿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器人培训、人工智能等主题,开设了上述一系列专题课程。

“培训采取‘授课型、项目式、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提高培训效果。”学院负责人介绍,学院还与多家智能化矿业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智能化矿业系统和交叉学科课程资源,学生们还将有机会参与到矿业智能大数据系统的开发中,深入了解矿业行业的现状和挑战,并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为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积极探索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全面对接和有效衔接。”学院负责人表示,在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联合开发课程、联合课堂授课、现场实践实训、关键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竞赛创新等方面,实现了产学研全过程协同育人。“学院还创新了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机制、学生联合培养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

“不仅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智慧矿业人才,更是为了服务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太原理工大学智慧矿业学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度对接甚至参与行业产业的发展,不断完善教育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机制,开展更多的产学研项目,为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龙头企业来了教授总工

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每天早晨7时,山西紫林醋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体机中试车间的员工们都会准时收到许女教授发布的“今日中试上料安排、实时监测数据结果和分析”。

许女是山西农业大学食醋研究团队带头人、食醋产业学院院长。山西农业大学食醋产业学院2022年1月正式成立,2023年3月成功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那段时间,许女的身份是紫林醋业特聘总工。“企业挂职+常态服务”是山西农业大学食醋产业学院的创新机制之一。

“当时我带领研究团队直接参与到了紫林醋业的车间管理和生产中,与3名研究生车间主任和5名本科生工人一起,进行固态发酵食醋一体机的迭代升级和工艺优化。”许女回忆说。“经过一年半的不懈攻关,目前已实现食醋固态醋酸发酵、熏醅、淋醋三项酿造工序于一体,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在线监测,极大节省了人力、空间和能源成本。”紫林醋业副总经理闫裕峰说。

在许女的带动下,山西农大食醋产业学院先后有30多名教师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精准服务企业,如担任食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发酵总工、食醋企业研发总监或技术顾问等,实实在在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科研攻关、新品开发。同时,该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申报发明专利,并在联合攻关“食醋智能一体化酿造装备及发酵关键技术”“食醋酿造强化曲及功能菌剂与应用关键技术”“山西食醋菌种资源库构建”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

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协同育人不可或缺。该学院正读研二的2021级研究生施明丽已收到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发出的研发部副部长的职位邀请,此前2020级研究生孙晓琪一毕业便顺利签约国内知名酿造企业研发岗。“‘企业实习+正式入职’的大学生订单式培养模式、‘大学研究+企业参与’创新全产业链科研合作模式和‘企业反哺教学科研’的协同育人模式已逐步形成。学院已有300多名发酵相关专业学生先后驻厂顶岗实习,其中有近70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在食醋领域就业,大多数已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许女高兴地介绍。该学院也成为企业在职人员高端技能培训基地,今年3月至6月,他们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7期“食醋检测操作规范化培训”,受到了企业学员的一致好评。

立足山西“特”“优”集群产业发展需求,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山西紫林醋业、山西水塔醋业、山西美锦醋业以及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我省老陈醋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山西省醋产业协会、清徐县政府的作用,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被认定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后,山西农大食醋产业学院发展思路和举措更为明晰,联合全产业链相关企业,建立产、学、研、用开放型合作平台;紧密对接食醋产业需求,构建新的食醋酿造专业、发酵专业知识体系;通过校企合作推动课程内容与食醋全产业链需求、科研攻关、项目实施、企业人才、科技创新短板等紧密衔接……

“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建立特色鲜明、全国闻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产业学院,为山西省食醋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山西农业大学教务部部长冯晓燕对学院发展充满信心。

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共管

6月15日至17日,第九届上交会,我省首次作为主宾省参展参会。展会现场,中北大学信创现代产业学院自主研发的全国产化“云边端”协同框架下“AI+视频”智能分析平台引人注目。

“轻智能摄像头能够在极暗环境下清晰成像,可应用于煤矿生产以及军事领域夜间侦察。”中北大学大数据与视觉计算研究所研究生陈作钧的介绍引来不少围观者。

2021年,中北大学信创现代产业学院成功获批教育部、工信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是我省唯一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学院目前已与国内多家一流信创企业签约共建。与中科龙芯共建了信创基础硬件实验室,与麒麟软件、统信软件共建了基础软件实验室,与深圳联软共建了信息案例实验室,与中国长城共建了适配中心,校企还联合申报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实训基地、创新中心、研究院以及重大科研项目等。”中北大学信创产业学院院长秦品乐教授表示,学院致力于为我省信创产业的发展提质增效,目前已实现产业链、教育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构建起校企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双向流动、信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的产教深度融合新模式。

在我省认定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中,中北大学有3个,分别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铝镁新材料产业学院。

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中北大学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方面起步较早,具有较好的基础,与我省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相契合。该校以我省转型发展和军工行业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申报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学院建设目前已通过中期检查。在5月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公布的相关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该学院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在全国341所高校中排名第46,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全国303所高校中排名第42。

中北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是我省首批“新工科”专业。“2016年获批新能源汽车方向,2019年获批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为全省唯一,2020年开始招生。”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韩少剑博士介绍,学院领先一步,提前培养了一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认可,“现在我们合作的5家企业均为省内龙头企业,主要业务技术结构覆盖了新能源汽车的所有领域。专业教师与企业都有长期合作基础,能够高效地通过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中北大学铝镁新材料产业学院也积极开展了与产业链全面对接、共建共享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新模式。比如,与山西银光华盛镁业、瑞格金属新材料等企业联合承担多个项目,开展了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多项技术与产品在企业应用,为高端装备研制和批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联合产业链上的优势企业,成立了镁合金关键技术及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高性能铝镁合金材料加工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同时在不少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逐步构建起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教学体系。

本报记者贾力军 李林霞

上一篇:

要想银行干得好,必须学会打掼蛋?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精彩推送